top of page

關於村上春樹,我說的其實是⋯⋯


我想談談村上春樹。


相比起他的小說,我更喜歡他自傳性的隨筆。大概是因為我覺得他本人的生活態度比起他的小說更能觸動我。


看他的隨筆,總會感覺到像Rollo May*所說的勇氣:「勇氣並非消弭絕望,而是意指:即使絕望伴隨在身邊,也有繼續前進的勇氣……這種勇氣的主要特色之一,是它要求我們在生命中確立一個核心;若無此一核心,我們會覺得自己是空殼子。」


在《身為職業小說家》中,他清楚地寫出自己如何找到那個核心,又如何繼續前進。


那天,他坐在外野席看棒球賽,突然覺得「好像有什麼東西從天上慢慢飄下來,而我正好用雙手接住它」。於是他去買了稿紙和筆,在自己開的爵士咖啡館打烊後,利用黎明前的幾個小時寫作。就這樣,他寫了《聽風的歌》。完成初稿後卻覺得它形式上是小說,但讀起來了無趣味。那刻他看到自己沒有寫小說的才能,但心底裡知道就是這樣東西。他以「相信自己心中應該擁有的某種東西,並且夢想那是可以培育的可能性」為目標,開始用不同的方法去寫作。


後來他明白,這輩子也沒認真讀過日本現代小說,也從來沒寫過小說,因此寫不出優秀的小說是很正常的。於是他捨棄「小說」這東西,開始把自己「感覺到的事,腦袋裡浮現的東西,隨心所欲自由自在地寫」。但他發現自己一旦拿起紙和綱筆,總會想寫出偏向文學性的東西,於是他找來一部英文打字機,試著用英語寫。


用著不是母語的語言來寫,就只能用簡單的單字,組成結構有限的文章。那是一個刪減的過程,把想寫出來的,在有限的詞彙中,盡量刪掉多餘的,務求可把東西放進「空間有限的容器裡」。因為對日語的詞彙和表達方式很清楚,若使用日語寫作,反而會有「撞車」的情況,就是忙於找最貼切的方法來表達,反而會被這卡住。相反用外文就沒有這狀況。在琢磨自己所寫的東西的過程中,他發現「不需用困難的語句也可以」,「不必用美麗的表現手法也能感動人心」,慢慢摸索出自己的節奏。


找到屬於自己的東西後,他再次拿出紙和筆,把用英文寫的文章移植回日文中,以「遠離小說語言,純文學體制的日語,以自己的聲音來「說」小說」為目標,創造了新的日本語文體。他用這個方法,改寫《聽風的歌》。完成後,他真正體會到用雙手接住那從天上掉下來的東西的感覺,是多麼的實在。


即使外間對他的小說有很多負面評論,他一再強調他寫的從來也是個人的東西,並不適合廣泛地被理解。


這是我喜歡他的地方。一旦找到了自己的核心,儘管旁人說什麼,眼中就只有自己想完成的事,並盡情地以自己的方式創造出來。這種態度也在《關於跑步,我說的其實是……》清楚看到。看著他怎樣有系統地訓練自己,用11小時42分完成100公里的賽事,我開始明白,Rollo May所說的「但凡說創造,你需要的,是熱情和形式」,是什麼意思:對想做的事情懷有強烈的熱情,驅使你有動力去完成它;要完成它,你需要藉著某些形式,令你的熱情不會氾濫成災,並有系統地流向你想到達的地方。這兩種力量的拉扯,能讓你改造自己,在張力中創新。


我們總需要透過創造來展示自己的存在。如何在生活中創造,如何理解創造和存在,是我近來思考的問題。就像人們問Michelangelo如何創造出讓人嘆為觀止的雕像,他說自己只是把多餘的部份移開一樣,生活中,我們需要鍛練的,可能並不是雕琢的能力,而是能看到原石中所蘊藏的寶藏的那雙精準眼睛。當你看到時,你便會知道如何去掉你不需要的東西。村上春樹的自傳性隨筆,就是讓我看到,鍛鍊出這雙眼睛的方法。


所以當我看到報導說他退出不競逐瑞典新文學獎時,我沒有很驚訝,因為他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,而專心地向那個方向前進而已。記得他說過,與其問「自己在追求什麼?」,不如問自己「沒有追求什麼的自己本來是什麼樣子?」,再問問自己「我做這件事情時快樂嗎?」,那你便會找到做那件事情的意義。


中學時看他的書,我看到走出世界規條的勇氣,讓我知道有存在主義這東西的存在,進而開始知道世界有齊克果,有卡膠,有沙特,有卡夫卡,有尼采……把閱讀的重點從小說放到哲學裡,也是因為哲學才喜歡上藝術,在大學時副修了視覺藝術。到現在,過了三十而立的年紀,也沒立出社會認為三十必須要有的東西來時,村上春樹的書就像鎮定劑,提醒著我:


倘若已找到那個核心,接到「那個從天掉下來的東西」,要做的,就只是用自己那雙精準的眼睛,以自己獨有的方式,一直,一直勇敢地向前行。

*Rollo May :

美國存在心理學家,致力把存在心理學引入美國。他主張我們可以透過恐懼的試煉,指向一個充分實現的自我。從認識自己走向創造自己時,需要的是熱情與形式,同時他也認為「欣賞也是一種創造」。推介大家閱讀他的The Courage to Create和Power and Innocence。前者談創造,後者談暴力。這兩本也是我在中學面對暴力發生時,在動盪崩潰之際終能安住身體不致自我毀滅的救命書。

相關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