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二人探戈 #1


在談及兩性關係的時候,有些人會有一個「心中理想伴侶」的模樣,他們都會說他/她想要一個怎樣的伴侶,卻很少會談及自己想在關係中創造什麼。若你心中有一個「理想伴侶」的模樣,不妨仔細看一下你的清單,因為這些選項訴說的,有可能是你成長過程中所欠缺的是什麼。


關係是一個互動的呈現,因此若你只跟從心中所想的模樣打造你的關係,很有可能在關係開始後,長期處於患得患失,或負面的思考中。因為每當你想控制時,代表心中你有一個想呈現的方式,但關係是雙方面的事,那代表一旦你想呈現的方式跟對方不一樣時,就有可能形成心中的落差感,失望等負面情緒就會接踵而來。


健康的關係需要的,除了雙方對這段關係期望是一致以外,也需要流動,意思是,雙方需要有交流,以及不時調整,彼此才能在關係中表達真實的情感。如此,彼此的關係能成為生命中成長的助力。可是,在我們成長過程中,特別若你是老大,很多時候雙親在你幼年時也在磨合彼此的關係,而我們也是從透過觀察父母的互動,來建構自己對兩性關係的看法,那意味著除非父母在相處間也是融洽有愛,否則我們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覺間接收了一些有損關係的價值觀。一直到你開始談戀愛時,會在經歷一段又一段的關係中,學習與調整。


這是為什麼若你沒覺察自己的情緒,很有可能會重複父母的關係模式。以下提出的3個部分,是從個案解讀與日常社會的觀察中,所统整出3個我認為在當今社會中最多人在關係中受困的地方。


在開始前,我想提醒大家,兩性關係中常出現的問題,可能是來自原生家庭,或你過去的經歷,但不論如何,你當下有改變的能力。理解過後,若不行動,一切也只是理論而已。唯有當你願意試試看,這些理論才能透過你的行動,在你的生活中「活」過來。



安全感


關係中最常出現的問題,很多時候也與安全感有關,而缺乏安全感的人,很大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沒有被好好照顧(如父母離異、家庭中常爭吵、成員間較少身體接觸等)。


柔軟的心最有力量》一書中敘述了一個關於安全感的實驗。以色列心理學家Mario Mikulincer曾針對「喚出基本安全感」繼而培養善良的本質作出實驗,發現比較欠缺安全感的人,對他人的耐力較弱,表現出來的行為也較少能同理他人感受,慈悲心也較弱。


幼年的情緒模式對我們有著重大影響,因為那是我們與世界互動的雛形,也是我們建構自我價值的起點。若年幼時在情感上得到充分的安全感,像在你有需要時父母能提供適當協助,在成長後在關係中對他人能發展出較多的耐心。相反,若小時候與父母分離,或常過著流離的生活,或父母關係緊張等,成長後在關係中總會不知不覺間表現出恐懼(害怕失去)與無助(無力改變對方)。


該項實驗也嘗試找出讓人提升安全感的方法,最後發現,其實方法十分簡單,就是在這些較沒安全感的人出現負面情緒時,引導他們轉移情緒,如讓他們回想一些開心愉快的時光,當他們出現正面狀態後,慈悲心會提高。


若你在關係中常出現安全感的議題,像另一半不接電話會害怕或生氣,常常需要另一半證明他/她對你的愛,或害怕被撇下因而盡量遷就對方等,嘗試在情緒到來時,在你作出任何行動(如責罵另一半)前,先想想大家一起愉快的時光,也問一下自己:


雖然我感到不適,感到生氣/悲傷/無助/無奈等等是事實,但我所產生的反應合乎比例嗎?

換個方法說,是你的情緒反應在這個情況下,合理嗎?若你發現,自己的反應不合比例地強烈,那可以先做其他的事情,待情緒稍為緩和一點才作出行動。例如,另一半說好回家的時間,但時間過了還不見人,於是你打給他,但他沒接,憤怒與不安在每次撥電話時開始累積。當你打了第5次他還沒有接,你就爆發了。在這樣的情況中,你認知到自己生氣了。在再作出下一步行動前,先想想自己生氣的點在那裡,而不是任由生氣在腦中亂竄,會讓你看清楚生氣的是什麼。你是氣他破壞承諾?氣他不負責任?還是擔心他的安危?


然後在行動前,像在發一大堆責罵的訊息前,先想想看,自己的憤怒跟這件事的性質,成正比嗎?意思是,沒接電話,需要憤怒到這個地步嗎?會不會這件事只是誘發點,我討厭的,生氣的,可能是生活中其他我看他不順眼的東西?


即使情緒是負面的,也是能助我們成長。只是當你有意把情緒變成一種傷害的行為(像把憤怒透過難聽的說話拋向對方),情緒就變成具毁滅性。


若那件事能讓你的負面情緒持續多過數分鐘,那很大機會不是眼前這件事讓你不舒服,而是眼前這件事,勾起一些你過去的記憶或未安放好的情緒。可能你要花一點點時間感受看看。不清楚原因也沒關係,只要你知道在當下你絕對有力量改變回應的方式,從而轉化當中的負面能量,那就是在以有別以往的回應面對這件事。


當另一半感受到你的轉變時,也會以不同的方式回應,而這是非常正常的,就像你向牆壁掉皮球,力度改變了,皮球反彈的軌跡也會不一樣。·

這個是一個需要練習的過程,可能下次還未做到,但至少在情緒過後你有這樣的覺察,也就比上一次更進步了。

下篇來談談關係中的第三者。

9 次查看

相關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