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愛的,
有時候我們也會討厭他人。
就像媽媽也會有討厭自己小孩的時候。這並不代表你們之間的愛消失了。你要分清楚,你討厭的,是他的行為?還是他這個人的性格?區分出討厭的是什麼,能有助你把負面的能量轉化成成長的可能。
我們要明白,行為構成一個人的某些面向,卻不等於是這個人的全部。在不同的環境,與不同的人在一起,一個人會做出不一樣的行為。
決定一個人的行為,很多時候是情境因素的影響。單憑一個行為斷定一個人的人格,或許有點以偏概全。
所以,每當我們討厭一個人時,先看看你討厭他的那個行為,是否經常性地在任何地方也會出現,還是只在特定情境下才會出現?
你討厭這個行為的什麼?討厭的背後,是為什麼?就像很多父母討厭孩子一整天對著電話,為什麼?討厭他們不懂分配時間?你有讓他們知道分配時間的重要嗎?怕損害眼睛?還是其他原因?
區分出討厭的是什麼,細看背後的原因,能讓你清楚情緒源自那裡,而不是以一句「不知道我就是不喜歡」抹煞了這個情感帶給你的成長。
也有時候你問了自己很多遍,也不太知道為什麼。那就先接納自己這個面向(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但他的行為讓我產生厭惡的情緒),同時不把情緒等同你對那個人最終的看法,如此,你便能在彼此間保留空間,待日後有力量時,再去看看。
對人或事保持這樣的彈性,能讓你在每一個看似負面的情緒中,看到它送來的禮物。